
「辦桌」就是一種「呆丸」味!
辦桌是最能代表臺灣在地文化的一種筵席活動,舉凡婚喪喜慶、新居入厝、彌月慶生、謝師餞行、尾牙春酒、廟會慶典、地方選舉等,都能以辦桌的形式來舉行宴請。「辦桌」最早可能追溯到中國的北宋時期,當時有所謂的「司局」,即是專門辦理酒席的機構。臺灣的「辦桌」可能源自於大陸的福建地區,即明鄭與清朝時期福建移民潮所帶來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福佬文化的一部分。「辦桌」符合臺灣人喜愛「豪邁」、「大氣」的特性的特殊產業。目前全臺從事辦桌行業最密集的鄉鎮為高雄市內門區,全區一萬多人口中,就有超過150組人以當總舖師為業,幾乎每五戶就有一戶人家是靠外燴辦桌維生。
陳玉勳導演很厲害,在電影中放入了大量的梗,讓觀眾看得是絕無冷場。他擅長用甘草人物描述整個社會的樣貌,這次的「總舖師」人物雕塑得很成功,沒有什麼超級巨星演員撐場面,更多是素人跟老演員組成的雜牌軍團。老實說,巨星大牌包袱太多很難完整發揮搞笑功力,啓用一般演員和素人反而更能發揮笑果。
潭美颱風來襲北台灣放假,我建議白天先去看「總舖師」,下午再去唱歌做防颱。
去看總舖師電影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