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不只是心得,影評之外還可以有更多啟發
請用你們的自由,來促進我們的自由─翁山蘇姬。
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如核爆般無法掌握時代,可悲的是,很多人卻對這個時代一無所知。因為每個人都很自由,可以用言論抒發己見、針砭時事,可以要人用寶劍斷開魂結,可以用你的宗教神聖性去踐踏另一種信仰,所以我們忘了去聆聽那些細小的聲音。更多的時候,自由真的是應該用在為其他還未獲得平等對待的他人發聲,而非為自己想要的發聲,一個宗教應該為那些弱勢的被誤解的人們發聲,而非用你的言語去戲謔甚至攻擊那些表面上看似與你教義不相同的人。因為我們應該相信,信仰的本質是一樣的、愛的本質是一樣的,真正的上帝不會因為你拿香拜菩薩,就希望香發爐把你家燒掉,也不會因為你愛上了一個跟你擁有同樣身體的人,就認為你有罪。我們都活在這個世界之中,有人可以犧牲自己的自由、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一切去換取別人的幸福。有些人永遠只會想到自己要什麼,還有什麼沒有爭取到。
家與國─一種愛的選擇
這種記錄片歷史重述的電影作品,近年來為數不少。〈王者之聲〉、〈鐵娘子〉、〈戴安娜〉、〈賈伯斯〉甚至是〈社群網站〉,其實我個人覺得這樣的題材其實是險招,因為觀眾往往很期待看到一些「我們以前不知道的」,但是這些不知道的,既不能太露骨,又不能編造,更不可無關痛養,比方〈社群網站〉把合夥人絕裂的部份當成一大賣點。如果不能太過寫實地描寫,或是故事本身就是一個老調重談,那就免不了要轉換敘事的手法,〈以愛之名─翁山蘇姬〉就是一種轉換敘事的例子,這部電影將戲劇的張力放在翁山對國家與家庭的拉扯之間,其實,就是一種愛,但是,這種愛將要拉扯與撕裂,於是張力就出來了。因為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與不斷的承擔那些選擇所帶來的遺憾,無論你選或不選,遺憾永遠常在,這是獨我之事,旁人無法幫你分擔的。電影中的翁山面對軟禁,不能夠見到丈夫與家人,最終甚至無法見癌末的丈夫一面,只因為她對這個國家有責任,於是她個人就必須去承受那些遺憾與痛苦,這是一般人沒有辦法承受,甚至沒有辦法想像的事,多數人喜歡當事後諸葛,喜歡說,換成我,我就會如何如何,但是當面臨選擇的當下,人往往是懦弱退縮的,如果這部電影有觸動你我之處,我想就是翁山面對自我的那一個抉擇,她當然可以選擇棄家國不顧,因為她本身就是英國公民了,但是,她選擇犧牲自己,去為更多數人的幸福而努力,這是她這個人與這部電影的動人所在。
人只有在面對抉擇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人其實是孤獨的,因為,每個選擇的責任都要自己去承擔,即便是你的父母子女也無法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