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春日光景─生命的結局,在告別與R.I.P之前,我們要先學會說再見。 - Wine Muses 酒繆斯雜誌|電影 音樂 酒 藝術 文化 哲學 評論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電影】春日光景─生命的結局,在告別與R.I.P之前,我們要先學會說再見。



生命是由話語、靜默和遲疑組成。

春,第一印象即是生機勃勃,萬物的初始。一個生命被歌頌的季節裡,生命同時正在凋落。每分每秒生命都在逝去,包含進行與過去。四季運行,靜默地。現實生活就在這樣的時間中流轉,相互揉雜,又留了多處空白。不可能如同許多電影一般考慮節奏,留白處以及情緒的隱藏和表情的平淡就是生活的光景。好似大多數的電影都有個主題,較明確的。其實我認為電影只是安靜地訴說著人們的生命切片。



亞蘭倚窗靠著,眼神有些灰暗與徬徨地看著窗外失焦的景色。不知道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火車上的氛圍將觀眾慢慢帶入故事裡。

剛出獄的他借住於母親家中,母親從容優雅,有條不紊。但眼神憂傷,臉上掛的是沒有表情的表情。所有的事物好似被她看開一般,這樣的氣息。她和亞蘭大部分時間無語,存在一堵透明的牆,沒有交際應酬,沒有太多的問候與關心,但是默默地看著對方。知道亞蘭不喜歡喝即溶咖啡,母親買了一台咖啡機;嘴裡說著「這不是你的家!」,但卻真心期盼離家多日的兒子出現在門口看著她。母親的碎念與兒子的吼叫不耐,消磨了兩人對彼此的愛,剩下的是半掩窗簾後的背影。兩人皆拉不下臉來表達在乎彼此,都將最不好的情緒給了最愛的人,或者反面來看,因為有愛。但卻將這樣的愛視為理所當然,視為永恆,直到有天發現,一點一滴在逝去。

「你有段美好人生嗎?」

「不知道,不過這是我的人生。」

面對死亡,母親表現得堅忍也同時怯懦。她的時間好短又好長。安樂死是母親最後一個決定,面對死亡時的姿態與方式。開往瑞士的路上,春日溫暖的光流淌在車內,揉雜平靜優雅的配樂,母親輕輕地瞥了亞蘭一眼。

「我愛你,孩子。」

「我也是,媽媽。」

母親喝下藥物後,顯得不安,一直望向亞蘭卻又躲避眼神。掙扎與不安後,激動地親吻兒子的手,抱著他。她用盡最後的力量向兒子表達愛意與不捨,更表現出軟弱。而這也是亞蘭第一次在片中叫出媽媽二字。兩人哭著,母親最後睡著了。

睡著了。平靜的配樂漸強。一些情緒在流轉,接近胸口的地方。但與其說流轉甚麼的,更像是在沉澱,進行式。只是過程中,水中有細紋在流動,圖騰一般。堆疊出死亡。當我們直視死亡,其實想著的,是活著。

圖片來源

作者:安鳩拉/存在的理由

之於這個世界,我是永遠的菜鳥,於是反覆習練、眠夢,在時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