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影集】權力的遊戲第四季:第八集紅毒蛇、小惡魔、與弱智Orson的甲蟲困局
Game of Thrones S4E08 有個非常哲學性的問題:
「殺人有罪嗎?」
作者透過小惡魔分享弱智的Orson砸死甲蟲的故事,帶出原著作者GRRM的中心思想—殺戮跟善惡對錯無關,也和公平正義無關,只有權柄(Authority)的差異。一個人達成欲望的能力若是很強,則代表他所握有的權柄越高等,他便是公平正義,他就是最終審判者。這個世界上每一天都有無數的女人和小孩被屠殺,就跟被砸死的甲蟲一樣,毫無道理緣由的暴力吞噬大量生命,內心善良的人們完全無力阻止,甚至至死都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人生而受苦是沒有理由的」
越早體認到這個世界沒有公平正義的人,越有可能得到實踐欲望的權柄,即便你翻遍書籍找尋答案,最終的結果便是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片虛無和你自己。我就在想 為什麼歐美這麼瘋「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電視影集,因為能借由大量無理由的殺戮,甚至是可笑荒謬的屠殺,去撫平內心深處對人生虛無的傷痛。我最近還看一部影集叫 Penny Dreadful,裡面有非常精彩的對白。科學怪人Coliban對著創造者Dr. Frankenstein說:「有哪個新出生的生物在他們出生的那一刻就被遺棄?」然後對於殺死它的「弟弟」冷冷的說道:「在你的孩子感受到疼痛前,把他 流產。這還算是種仁慈,因為你生我下來卻只給了我痛苦。」
我不知道 George R.R. Martin 寫《冰與火之歌》的時候是否存在著下列中心思想:
-世界是欲望組成的
-世界是殘酷無情的
-世界是荒謬可笑的
好人往往會死,壞人通常會贏。這不就是脫離童話故事的現實世界嗎?生命的本質竟是如此荒謬殘酷,勇敢面對的人最後不是瘋了便是死了,逃避的人反而能得到些短暫快樂,你想這是不是很荒謬?沈溺物質的確是個劑有效的止痛藥,隱匿了「人從出生就被遺棄」這個事實,減輕了「人的存在是虛無的」這個想像,抑制了「人生來飽受苦難」這個痛苦。然而,止痛藥只是關掉感覺而已。
“All Men Must Die”
或許死亡才是解脫,或許活者才是地獄。不過就像尼采所說的,必須先變成堅強承擔的駱駝,然後成為勇於反抗的獅子,最後成為返樸歸真的嬰兒,人才有可能超越人。
“I demand a trial by combat, your grace.”
最後,喜歡GoT或Eva Green的人絕對要去看 Penny Dreadful。
作者:
Alan
標籤:
小說,
冰與火之歌,
血色婚禮,
紅毒蛇,
推薦,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劇情,
線上,
A song of ice and fire,
Game of thrones,
orson,
qvod,
the mountain,
The red Viper,
wiki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動畫】鋼彈UC獨角獸:世界政治新局面
鋼彈故事是典型的神話模式:有一名少年因為受到鋼彈召喚而開始經歷連串考驗,最後歷劫歸來成為拯救眾人的英雄。但整個系列最重要的命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倫理學,他不像是攻殼機動隊、新世紀福音戰士到駭客任務、銀翼殺手這類深度探討「自我」與「存在」,它更強調人與人之間關係能創造出全新未來的可能性,也同時否定了人類生命的虛無與荒誕,呈現對生命的積極性。
這整部《Gundam UC》貫穿了鋼彈的開始與結束,並作為一個時代結束的隱喻,同時也象徵了展新未來的開始,我邊看邊想著故事的肇因—宇宙世紀憲章最後一條所引發的百年戰爭血淚史。 因為地球居住空間不足將勞動階級放逐到宇宙之中生活,統治階級則繼續留在地球享受重力與土地,經過了宇宙洗禮後從重力中解放出來的宇宙居民,開始要求參與政治運作的權利。 這不正是過去到現在統治階級透過愚民教育鞏固為為自身利益一樣嗎?
網路,正是將人類從資訊管控的枷鎖中釋放的工具,是勞動階級讓統治階級無法繼續愚民的武器,經過了網路洗禮後的人了解到網路能夠凝聚眾人意識並引發行動,最終將能成為影響政治的巨大力量。 統治階級早已發現並不斷嘗試控制網路,試圖將「個人隱私」、「言論自由」、「匿名保障」予以限縮,使統治系統穩定免於被推翻,就在資訊監控烏雲逐漸籠罩網路世界之際,WWW的發明人柏納李爵士(Sir Tim Berners-Lee)再度拔劍奮起。這一次,他以政治家的身分出現,號召網路世界的人民起身行動,一起催生全球網路大憲章。
柏納李指出:「我們的網路使用權利已逐漸遭到侵害,然而我們卻一再姑息妥協。我想藉由25周年紀念的機會,呼籲網友起身奪回這些權利,重新定義網路世界,並為下一個25周年奮戰。」 網路世代不正是「新人類」嗎?
Universal Century(U.C.)的故事隨著鋼彈獨角獸第七集正式發佈後正式宣告終結,同時也代表出生在 1970-1989 的人的「青春期」逝去了,已經進入了肩負社會發展重任的「成年期」,我想政治由44歲以下的青年去主導是必然且正確的結果,太陽花學運只是一個開端而已,往後的政治若不能年輕化和扁平化,則人民會積極往極端主義靠攏,最近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延伸閱讀:
英國衛報 網路之父:網路需要大憲章
這整部《Gundam UC》貫穿了鋼彈的開始與結束,並作為一個時代結束的隱喻,同時也象徵了展新未來的開始,我邊看邊想著故事的肇因—宇宙世紀憲章最後一條所引發的百年戰爭血淚史。 因為地球居住空間不足將勞動階級放逐到宇宙之中生活,統治階級則繼續留在地球享受重力與土地,經過了宇宙洗禮後從重力中解放出來的宇宙居民,開始要求參與政治運作的權利。 這不正是過去到現在統治階級透過愚民教育鞏固為為自身利益一樣嗎?
網路,正是將人類從資訊管控的枷鎖中釋放的工具,是勞動階級讓統治階級無法繼續愚民的武器,經過了網路洗禮後的人了解到網路能夠凝聚眾人意識並引發行動,最終將能成為影響政治的巨大力量。 統治階級早已發現並不斷嘗試控制網路,試圖將「個人隱私」、「言論自由」、「匿名保障」予以限縮,使統治系統穩定免於被推翻,就在資訊監控烏雲逐漸籠罩網路世界之際,WWW的發明人柏納李爵士(Sir Tim Berners-Lee)再度拔劍奮起。這一次,他以政治家的身分出現,號召網路世界的人民起身行動,一起催生全球網路大憲章。
柏納李指出:「我們的網路使用權利已逐漸遭到侵害,然而我們卻一再姑息妥協。我想藉由25周年紀念的機會,呼籲網友起身奪回這些權利,重新定義網路世界,並為下一個25周年奮戰。」 網路世代不正是「新人類」嗎?
Universal Century(U.C.)的故事隨著鋼彈獨角獸第七集正式發佈後正式宣告終結,同時也代表出生在 1970-1989 的人的「青春期」逝去了,已經進入了肩負社會發展重任的「成年期」,我想政治由44歲以下的青年去主導是必然且正確的結果,太陽花學運只是一個開端而已,往後的政治若不能年輕化和扁平化,則人民會積極往極端主義靠攏,最近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延伸閱讀:
英國衛報 網路之父:網路需要大憲章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電影】核四公投之前不可錯過的「核」電影!
核電議題、核四公投、核四停工、核電安全等等最近又佔據了媒體版面,我想「擁核」和「反核」基本上就跟宗教信仰是一樣的,也就是對「安全」的觀點不同,你看人類探討了上千年的宗教爭議到現在解決了嗎?我想是沒有的,所以本文就不探討那些充滿精妙論述與絕佳論證的文章內容,來看點世界上的電影導演怎麼看這個「宗教」議題。這篇將選出三部與「核」相關的電影,分別是「原子與歷史」、「核戰與國安」、和「能源與環境」,同時在附上2010年 TED 對「擁核與反核」問題的演講影片,希望大家能看完後多想想。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電影】失敗的人二 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 The Amazing Spider-Man 2 天阿關啊!!! 所有人都喜歡看男英雄,因為女人喜愛,男人希望。
本文取自Jack看電影
彼得·班傑明·帕克(Peter Benjamin Parker)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意外的被一隻受過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傷後, 獲得具有蜘蛛一般的特殊能力。改變彼得·帕克的一生,決定成為蜘蛛人的關鍵,就在於一場搶劫事故中班叔叔(Uncle Ben)遭人殺害, 彼得認為這是他的錯誤,因此選擇成為蜘蛛人來拯救世界上更多的人。 李和迪特科將這個角色構想成一個被他的梅嬸嬸和班叔叔撫養長大的孤兒; 並且,因為身為一個青少年,他除了面對那些超級英雄該肩負的責任,同時也必須應付一些青春期時普遍會遇到的麻煩。 蜘蛛人的創造者們賦予了他超強的力量與敏捷性、能黏附在大部分表面上的能力、 可以對危險快速做出反應的蜘蛛感官(spider sense)以及讓他藉著使用自己發明並命名為「蛛網發射器」的裝置射出蜘蛛絲,使他得以對抗反派們。 本集的愛情成分,會略多一些, 愛看的人就很開心,不愛看的人就享受對打的特效吧。
彼得·班傑明·帕克(Peter Benjamin Parker)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意外的被一隻受過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傷後, 獲得具有蜘蛛一般的特殊能力。改變彼得·帕克的一生,決定成為蜘蛛人的關鍵,就在於一場搶劫事故中班叔叔(Uncle Ben)遭人殺害, 彼得認為這是他的錯誤,因此選擇成為蜘蛛人來拯救世界上更多的人。 李和迪特科將這個角色構想成一個被他的梅嬸嬸和班叔叔撫養長大的孤兒; 並且,因為身為一個青少年,他除了面對那些超級英雄該肩負的責任,同時也必須應付一些青春期時普遍會遇到的麻煩。 蜘蛛人的創造者們賦予了他超強的力量與敏捷性、能黏附在大部分表面上的能力、 可以對危險快速做出反應的蜘蛛感官(spider sense)以及讓他藉著使用自己發明並命名為「蛛網發射器」的裝置射出蜘蛛絲,使他得以對抗反派們。 本集的愛情成分,會略多一些, 愛看的人就很開心,不愛看的人就享受對打的特效吧。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電影】又見史嘉蕾。SCOOP─遇上塔羅牌情人
最近看了很多史嘉蕾跟伍迪艾倫,好吧,一直寫她或許是情有獨鍾,但是,應該沒有男孩或男人不喜歡她。據傳史嘉蕾下個月會來臺灣拍攝盧貝松的新片〈Lucy〉,「史嘉蕾」、「盧貝松」、「臺灣」這三個關鍵字足以讓所有的人興奮了吧。
不一樣的史嘉蕾
在SCOOP(遇上塔羅牌情人)裡,史嘉蕾所有演出的角色給我感覺有點不同以往,在片中,史嘉蕾不再是那個充滿原始吸引力、眼神勾魂的辣妹,而是扮演一個略帶傻氣的大學報記者,然後,失去了她以往在愛情電影裡的主控權,把自己完全丟給他的對手休傑克曼。可能是為了要封印住史嘉蕾的豔氣,整部戲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時間,她都帶著一副〈功夫〉裡,文員專用的金絲眼鏡。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外在條件,外貌的好壞、身形的勻稱與否,很多人可能把那些美麗的樣貌火辣的身段視為上天給的恩賜,也有些時候,這些恩賜會限制了旁人怎麼看你,諸如很多女演員演技已經不差,卻還老是被看做花瓶,往往她們需要花更大的心力或是更多的突破來衝破那些刻板印象。電影本質上還是娛樂產業,這個產業的框架下其實觀眾扮演了更重要且能左右產業的角色。而在這部電影裡,我感受到了史嘉蕾試著改換不同的表演方式,但是坦白說,我還是比較喜歡而且習慣她那種豔麗且具攻擊性的樣貌。
金鋼狼也是男人
事實上導演伍迪艾倫經常公開贊美史嘉蕾的美貌,想必,伍迪也很明白在角色的設定上,史嘉蕾的外表會左右整個角色與電影的走向,不諱言欣賞史嘉蕾的伍迪艾倫,在電影裡也從不避諱那些關於人情欲中的那些赤裸裸,即便是金鋼狼休傑克曼,在片中擁有財富、家勢、外貌、身高(?)卻還是免不了因為自己最原始的情欲而犯錯,而原先的錯本來可以被掩埋在不為人知的深處,但是卻因為他受到史嘉蕾的吸引,而開始了會毀了他一生的錯誤旅程。史嘉蕾有著「謬思女神」的美名,男人對謬思女神絕對不會光止於心中的尊敬與愛慕,即便本片中,女神刻意設定為一個直率且樸拙的角色,但是那種原始的吸引力還是會穿透過那些樸素綻放開來,即使更多時候,那些都是男人們心理自己的幻想。伍迪艾倫非常喜歡在電影裡呈現出這一塊,那種有關情欲的、原始的人們最真實也最不願意面對的一面,然後佐以一些黑色幽默後,一幕幕的在我們面前上演。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音樂】電台司令(Radiohead): 誰說宅宅不能當文青?
本文為投稿,作者是BRITROCKMAN,作者自介:一個愛聽另類搖滾的宅宅大學生
來自 Oxford,由 Thom Yorke(主唱)、Jonny Greenwood(吉他.Keyboard.木琴 ) 、Colin Greenwood(貝斯)、Phil Selway(鼓手) 組成,成立於1987年。1993年推出首張大碟"Pablo Honey",裡面收錄曠世名曲"Creep",林宥嘉有翻唱過(讚!)。1995年推出經典專輯"The Bend",才開始真正大紅大紫。到了1997年的時候,他們推出了滾石雜誌評為20世紀最佳專輯"OK Computer",整體性.概念性完整無遺的巨碟!
之後的專輯卻風格斐變,開始不斷實驗各種音樂可能性,搖滾的感覺也越來越少,很多人很懷念前幾張專輯的電台頭,但他們從OK電腦專輯就有別於前兩張的轉變,到了Kid A開始電氣化,Amnesiac這張也充滿實驗性,Hail to the Thief則是有點複雜融合的感覺。但可以說從Kid A之後,電台頭越來越愛"玩"音樂。無論他們怎麼被評價,可能沽名釣譽或是不知所云的音樂,也可能是虛無飄渺更可能是意境深遠,但這團的地位早已備確立。
說實在我比較常聽前三張,尤其是The Bend跟OK Computer這兩張專輯。Thom Yorke虛無飄邈的假音唱腔影響了日後的Muse跟coldplay等團體,其音樂多半帶有些灰色和頹廢的色彩,聽起來像嗑了藥卻一點也不high,反而很low的漂浮在白色的太空裡,他們冷冽的感覺我想跟Portishead有很深厚的關係,據說影響他們的音樂非常多,然而他們影響的音樂更多,可說是個承先啟後的樂團。
去年電台頭來台灣開演唱會真的超讓人感動,我花2500大洋還翹班跑去看(窮學生.....),雖然我不是什麼會去坐在星巴克裡面用Mac打字的潮文青,也不是會個憂鬱到不用開冷氣的大學文青,我只是個愛打LOL跟學IT技術的宅宅而已,但我相信好的音樂是不需要使用特定符號就能享受的。
以下是團員照片:

Thom Yorke


Jonny Greenwood


Phil Selway


Colin Greenwood
Fake Plastic Tree 03' Glastonbary Live 大合唱超感人
Fake Plastic Tree 03' Glastonbary Live 大合唱超感人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酒】喝什麼酒看什麼電影(一):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之紅色婚禮
為了避免爆雷,我只會說:
1. 喝什麼酒
2. 為什麼喝那酒?
3. 什麼時間喝那酒?
4. 那酒有什麼特別的?
5. 哪裡買得到?
以下就是我對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第三季第九集的 "喝什麼酒看什麼電影" 推薦!
以下就是我對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第三季第九集的 "喝什麼酒看什麼電影" 推薦!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音樂] 繆斯女神 Vanessa Paradis 天后回歸之作【Love Songs】
繆斯女神 Vanessa Paradis:
集流行天后, 暢銷歌手, 知名演員, 時尚名模於一身的法國巨星
你知道誰是 Vanessa Paradis 嗎? 很多時候會被稱為 "Johnny Depp前女友" 或是 "Johnny Depp孩子的媽",但是這位門牙很有特色的女星卻是集流行天后,暢銷歌手,知名演員,時尚名模於一身的法國巨星。比起當時的 Vanessa Paradis 的耀眼奪目,當年跟她談戀愛的 Johnny Depp 只是個拍過幾部古怪非主流電影的小演員而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