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 Muses 酒繆斯雜誌|電影 音樂 酒 藝術 文化 哲學 評論
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影集】權力的遊戲第四季:第八集紅毒蛇、小惡魔、與弱智Orson的甲蟲困局


Game of Thrones S4E08 有個非常哲學性的問題:


「殺人有罪嗎?」


作者透過小惡魔分享弱智的Orson砸死甲蟲的故事,帶出原著作者GRRM的中心思想—殺戮跟善惡對錯無關,也和公平正義無關,只有權柄(Authority)的差異。一個人達成欲望的能力若是很強,則代表他所握有的權柄越高等,他便是公平正義,他就是最終審判者。這個世界上每一天都有無數的女人和小孩被屠殺,就跟被砸死的甲蟲一樣,毫無道理緣由的暴力吞噬大量生命,內心善良的人們完全無力阻止,甚至至死都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人生而受苦是沒有理由的」
 

越早體認到這個世界沒有公平正義的人,越有可能得到實踐欲望的權柄,即便你翻遍書籍找尋答案,最終的結果便是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片虛無和你自己。我就在想 為什麼歐美這麼瘋「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電視影集,因為能借由大量無理由的殺戮,甚至是可笑荒謬的屠殺,去撫平內心深處對人生虛無的傷痛。我最近還看一部影集叫 Penny Dreadful,裡面有非常精彩的對白。科學怪人Coliban對著創造者Dr. Frankenstein說:「有哪個新出生的生物在他們出生的那一刻就被遺棄?」然後對於殺死它的「弟弟」冷冷的說道:「在你的孩子感受到疼痛前,把他 流產。這還算是種仁慈,因為你生我下來卻只給了我痛苦。」


我不知道 George R.R. Martin 寫《冰與火之歌》的時候是否存在著下列中心思想:
-世界是欲望組成的
-世界是殘酷無情的
-世界是荒謬可笑的


好人往往會死,壞人通常會贏。這不就是脫離童話故事的現實世界嗎?生命的本質竟是如此荒謬殘酷,勇敢面對的人最後不是瘋了便是死了,逃避的人反而能得到些短暫快樂,你想這是不是很荒謬?沈溺物質的確是個劑有效的止痛藥,隱匿了「人從出生就被遺棄」這個事實,減輕了「人的存在是虛無的」這個想像,抑制了「人生來飽受苦難」這個痛苦。然而,止痛藥只是關掉感覺而已。


“All Men Must Die”

或許死亡才是解脫,或許活者才是地獄。不過就像尼采所說的,必須先變成堅強承擔的駱駝,然後成為勇於反抗的獅子,最後成為返樸歸真的嬰兒,人才有可能超越人。

“I demand a trial by combat, your grace.”

最後,喜歡GoT或Eva Green的人絕對要去看 Penny Dreadful。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電影】紅氣球之戀 〈Enduring Love〉愛與寂寞的結局



關於愛、寂寞與怯懦。

紅色熱氣球冉冉升空,風聲迴盪。人們外表平靜,內心掙扎著。放手了,因為怯懦,除了最後墜落而慘死的醫生。這樣的事件充滿隱喻,以啟後續。

平常的假日,喬和女朋友克萊兒準備在郊區的草原好好享受野餐,卻沒想到碰上一個載著男孩的失控熱氣球。附近的人都放下手邊的事趕緊前來幫忙,包括原本打算過一個愜意假日的喬。此時風聲、人的叫喊聲、手扭緊麻繩的摩擦聲以及熱氣球不時觸地的聲響全部揉雜在一起。一陣風。全部的人飛向天空,抓著熱氣球邊緣,雙腳懸空,鏡頭由上而下,喬的蒼白搭配身後漸遠的綠,讓人感受到一陣不安與荒謬。

這樣的不安隨著鏡頭的帶動而延續。紅氣球事件就如一場道德與人性的考驗,放手的喬認為自己間接殺了人,這樣的情緒逐漸長成內心的一股壓力,慢慢侵蝕。身為大學教授的他,因此發展出一套理論,認為愛只是生物性,而愛的意義和價值都只是幻覺,這幻覺的發生只是要確保繁衍後代的生存機制。對於那些意義,全是人類的自作多情。很明顯的,這是他的自我保護的機制,或者是說,將其「放手」合理化的出口。

正當他進行自我修復及催眠且試圖遺忘時,同樣參與事件的Jed出現了。其實Jed剛出現時,我真的以為他的焦點是紅氣球事件,以為他要成為喬的內在壓力的救贖。我答對一半。Jed的焦點與執著其實是喬本人,他瘋狂的迷戀他,跟蹤、偷窺及騷擾樣樣具備。被騷擾者,喬,表現出十分的混亂、恐懼及憤怒。對此,導演利用車窗街景的扭曲及玻璃倒影錯縱反射的運鏡手法及拍攝方式搭上配樂,一切是這麼到位,彷若自己就是主角,焦躁不安的情緒在心中漫延,再漫延。另外一點,Jed如此的舉動導致喬(在精神方面)崩壞、生活大亂,但就因如此,最後危及女朋友的生命安全時,喬不得不審視自己的懦弱;必須去面對那個滿口理論道理,卻無法救人的自己;承認自己和Jed一樣寂寞,需要愛。這種「愛」,並非像他理論中一般。所以,Jed的確是喬的救贖。如果沒有他,喬不會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轉變與不完美。整部電影裡,最讓我感到恐懼的是片尾Jed與喬的吻,一齣喬為了要救女友不得不演的戲,但,在那個吻裡,竟看不到喬的一絲虛假。

我將此片列為個人驚悚片首選,因為這就是在敘述生活,充滿著荒謬、不合理及不完美。面對一起事件,一個人生轉變,將情緒表現到最高,融合激情與內斂。再度回到草原,但此時的他們已經改變。

圖片來源

作者:安鳩拉/存在的理由

之於這個世界,我是永遠的菜鳥,於是反覆習練、眠夢,在時間裡。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電影】「致青春」的惆悵跟「那些年」的低俗甜膩




愛情與現實,你(妳)會怎麼置放兩者?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其實我一直有一個毛病,買書、買DVD都是看封面喜歡看名字喜歡就買,難免買了許多爛書爛電影跟爛CD,可是也得到非常多的意外驚喜。「致青春」光看片名就非常喜歡,可能是因為我還站在那個「青春已離去卻又依舊嗅的到那些芬芳氣味」的年紀。這部電影前半段在描寫對於一群大學生如何理解與追求愛情,作者或是導演在角色的設定上,似乎想要埋下某種關於愛情的象徵,愛情至上的或是犧牲愛情換取生活的,但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這些角色的形塑卻彷彿漸漸地模糊交融到了男女主角身上,這樣的混亂可能是無心也可能是有意。讓我想起本雅明對於圖書分類的方式就是不分類,因為,愛情本質上,不是人說了算,就像以愛情為重的阮莞,也終究要對愛情低頭,想要待價而沽的黎維娟,還是免不了要在愛情裡短暫地拉扯一番。隨著男女主角愛情的發展,電影的色調由亮彩轉為灰暗,離開學校的所有人,究竟以青春之名換取了些什麼?本片唯一的敗筆可能就是後半部的處理太過倉促,許多故事的交待都略顯浮掠,包括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現的韓庚,可能因為是新手導演處女作,即便片長已經兩個小時,卻還是沒能掌握交待一些細節,但是這部片還是讓趙薇得到非常高的評價。至於趙又廷也有點可惜,除了外表魅力以外,演技就僅存與〈痞子英雄〉或〈艋舺〉裡一樣的兩種─臭臉與大吼;跟女主角「薇女郎」楊子姍比起來,趙又廷的演出便缺少了層次。


「致青春」的惆悵與「那些年」的甜膩


一直以來,總會有著一個迷思,以為對岸的文化、藝術、音樂、電影等所謂軟實力,並不如台灣來的有深度,看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片後,我發現,這真的是一塊矇眼的布;就「致青春」一片中流洩出來某些對現實與愛情的深沉的、掙扎的、反思的意象,對比題材近似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致青春」中,不見「那些年」那種對青春甜膩愛情的懷念與留戀不捨;只有逝水般的遺憾與感傷;同樣接近的世代,昇平之世的感觸畢竟是淺了,九把刀寫出了很多我們共同的回憶,喜歡一個人是直白露骨的,電影的鋪陳也是直白露骨而顯得有一點點低俗;趙薇(導演)、李檣(編劇)與辛夷塢(原著)寫出了不同世界裡同樣一個世代的愛情與青春,同樣美好直白,似乎卻又多了那麼一點掙扎與扭曲。我想,深度就在這,這是非戰之罪,環境使然。感受完「致青春」總是多了那麼一點惆悵;看完「那些年」我只記得上課打手槍的柯震東。

封面照片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酒】喝什麼酒看什麼電影(一):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之紅色婚禮

wiki, 冰與火之歌, 小說, 推薦, 權力的遊戲, 第一季, 第三季, 第二季, 第五部, 線上, 血色婚禮, 酒, 酒單,

今天晚上HBO會從晚上8點開始連播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第三季的八九兩集,老實說我已經看完了,但這季的第九集實在雷爆太多人,美國播出當晚更是造成超級大的話題。因此,我決定為各位藝文酒友們推薦一個觀影飲酒推薦清單。

為了避免爆雷,我只會說:
1. 喝什麼酒
2. 為什麼喝那酒?
3. 什麼時間喝那酒?
4. 那酒有什麼特別的?
5. 哪裡買得到?

以下就是我對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第三季第九集的 "喝什麼酒看什麼電影" 推薦!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電影】小生終成大亨:《大亨小傳》最佳代言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鐵達尼小生終成美國大亨


搭乘鐵達尼號成為世界小生之王的李奧納多

童星出身的李奧納多皮卡丘狄卡皮歐早年通常演出較特殊的角色,像是讓他拿下柏林影展銀熊獎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作事莽撞衝動卻不枉青春的羅密歐,或是《不一樣的天空》(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中的純真弱智兒亞尼,和黛安·基頓梅莉·史翠普一同演出的《親親壞姐妹》中的叛逆小子漢克等等。有不少人寫過李奧納多的回顧文章,最多人討論莫過於《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那是部開創許多視覺典範的神作,同時台灣婚禮主題曲《愛情傻瓜》(Lovefool) 也讓《羊毛衫》(The Cardigans)合唱團大紅大紫

不過,這篇重點放在李奧納多內心渴求的人生故事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電影] 村上春樹與大亨小傳的秘密關係?

村上春樹與大亨小傳的秘密關係?
本文轉載自 <現實與虛假;大亨的美麗與哀愁>,作者 IAN 為大學講師,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喜愛音樂、電影、文學和貓。


村上春樹與《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這一篇無論如何我都要試著譯出來!」這是村上春樹先生對於《大亨小傳》的註解。「翻譯」在本質上,就是翻譯者對於一部作品的解構與重構;一開始,村上先生設定自己要在六十歲時才能開始翻譯這部作品,是什麼讓村上先生想要投身進去,而且還要限制在六十歲,是引起我想要讀《大亨小傳》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也跟村上先生有關,幾年前,我第一次讀完《挪威的森林》,隨之而來的,是一股如浪潮般的悵然若失之感,一個老朋友對我說,當他讀完《大亨小傳》後也有這樣的感覺。《大亨小傳》的電影台灣預計在2013年的5月17日上映,演員有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陶比麥奎爾 Tobey Maguire、凱莉墨里根 Carey Mulligan、喬爾埃哲頓 Joel Edgerton。我比較有疑問的是為什麼這部片也有需要 3D?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電影] 恐怖電影與克蘇魯神話

電影, 史蒂芬·金, 克蘇魯, 神話, 恐怖, 電影, 小說, 洛夫克拉夫特, 伊藤潤二

「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的共同主題是:在宇宙中人類的價值毫無意義,並且所有對神秘未知的探求都會招致災難的結局。人類經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強大存在的力量,然而這些存在對人類卻毫無興趣,如果不是懷有惡意的話。」